|
正向求学圆真我 展赋成贤乐社群
作者:圣公会白约翰会督中学校长王力克先生
网上流传一个有关天才发明家汤玛斯·爱廸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的感人故事。话说有一天,小小的爱迪生带著学校递给他的一封信,回家对妈妈说:「老师指名这封信只能给你看。信中说了甚么话呢?」拆信后,妈妈流著泪大声朗读:「你的儿子是一个天才,学校的空间对於他来说实在太小了,也不具足够资历的老师教育他,请你亲自教育他吧!」 |
|
从学校整体/ 学校制度层面探究培养学生「自我主导学习」之道 资优教育分享 (学术培养、情意教育、真实体验)
在21世纪教育下,资优学生在学术和非学术领域都享有很多加速和深化学习的机会。然而,虽然不同领域有众多发挥潜能的机会,但部分资优学生却因为获邀参加不同机构举办的资优教育活动和课程过多,令他们应接不暇,压力倍增。此外,亦有资优学生在寻求学问的过程,失去了热情和方向。因此,对於资优学生来说,学会成为「自我主导学习」尤其重要,惟有在清晰目标之下,他们探求新知的热情、决心才得以持续,潜能才得以展现。 |
|
资优教育政策之建议 ――在学苑服务了六年半后的感想
作者:吴大琪教授
我尝试将自己定位为独立观察员(这个当然不太可能)。对於一个过去15年一直观察香港资优教育发展的人来说,希望我的经验对那些愿意接受挑战,承担香港进一步发展资优教育接的人士有帮助。 本文介绍的一些想法在资优教育领域已经流传多年(下述第(一)点),而其他则反映了较近我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的想法(第(二)和(三)点)。 |
|
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如何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经常被视为二十一世纪最有价值的人力资产。然而,创造力的本质仍然难以捉摸, 一般学校亦没有系统化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将透过本文介绍现代学术界对创造力的一些见解,当中要传达的主要信息是,在现实生活中,创造力涉及一套属於二十一世纪技能领域的心态和技能。尽管我们未必完全了解创造力的本质,但从我们已有的知识,可以略窥促进创造力最重要的因素,藉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提出如何在学校、大学和现实生活中鼓励和实践更多创意。 |
|
有关青少年同理心及同情心的研究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研究部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心理学系於2019年进行一项青少年「同理心及同情心」的研究,该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的同理心、同情心及利社会行为的情况,研究采用了相应的自我报告工具进行评估,并就受访者的不同性别、天赋及学习兴趣进行小组比较,并简要讨论了结果的含义。 |
|
二十一世纪技能与STEM教育 作者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 在文中说明二十一世纪技能与STEM教育为何愈趋重要,并指出二十一世纪对人类知识 / 技能 / 思维方式的要求,对比十九至二十世纪有何差别。 |
|
我们如何学习 — 浅谈近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 作者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 在文中介绍认知及非认知能力,并说明非认知能力和情意教育的重要性。 |
|
资优教育导论 作者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 在文中向业外人士介绍何谓 「资优教育」。 |
![]() 「新冠肺炎」后的教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新冠肺炎」后的教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作者 (香港资优教育学苑院长吴大琪教授) 在文中详述对新冠疫情后教育界「新常态」的观点,其中特别指出培养学生自我推动、自我调整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有需要制订全面的IT教育策略。 |